【阳光慧心育】叮~做全“心”准备,开学不慌!
秋高气爽的九月即将到来,同学们也将迎来新一学期的学习和生活。为了更好、更快地适应新学期,学校准备了一份开学心理调适大礼包,助大家做好开学心理准备,从容应对新学期的到来!
学生篇
1.接纳自身情绪
假期结束,临近开学,很多同学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感受。但是这种不高兴的情绪又没有办法宣泄出来,于是大多数学生在开学前都出现了“开学综合症”。开学综合症在生理上多表现为:失眠、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、恶心、腹痛、疲倦、食欲不振等;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:记忆力减退、理解力下降、厌学、焦虑、上课走神、情绪不稳定等等。“开学综合症”是正常现象,就像成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,这种现象既不可无视,又不可小视,需要我们积极正视并做好调整。所以当你出现类似情绪波动时,可以告诉自己: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,是暂时的,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。暂时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反应,不要被负面情绪左右。
2.调整作息时间
一般情况下假期里的懒散状态会造成同学们没有时间紧迫感,所以大家的自我调节要从提高生活节奏和做事效率开始。养成早睡早起习惯,请父母做好监督,慢慢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学校作息时间靠拢,利用剩余时间检查没做完的作业快速进行自我调节,要求自己今日事今日毕。这样循序渐进地调整不仅能减少内心的抗拒和排斥,也能让你对重新开始的校园生活充满期待。
3.每天坚持适量运动
运动能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。在调整好作息早睡早起后,进行适量锻炼。跑步、打球、健身操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,跳绳是一项不错的运动项目,而且不受场地、天气制约。适量运动可以减缓抑郁、焦虑的情绪,改善睡眠,同时改变大脑神经,提升自我效能,帮助我们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。
4. 确立学习目标
进入新学期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准备工作,了解自己新学期需要学什么、做什么,进而制定一个大体的学习计划。同时树立一个小目标,每当实现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点奖励,小目标的达成能够让大家一直保持学习的动力。
5. 积极心理暗示
每天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,你将会感到很快乐。所以,我们不妨给自己这样一个暗示:“终于要开学了!终于能见到同学们了,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,终于能回到教室听老师讲课了,我要好好享受学校时光。”当你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时,你就会精神饱满地迎接新的学习生活。
家长篇
“暑期综合症”的高发人群是8-13岁的孩子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,父母一旦注意不到,孩子就容易放纵,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。漫长的暑期后,如果家长没有提前加以引导,孩子上学后容易出现上课走神、记忆力减退、失眠、健忘等情况。严重的还会对开学表现出恐惧情绪,甚至心慌意乱无法适应。
1.提前收心适应开学
家长应该在开学前给孩子收心。首先,家长应当让孩子在晚上10点左右睡觉,养成早睡早起习惯,逐渐适应校园作息。同时,家长还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、生活和娱乐时间,做到劳逸结合。此外,需要给孩子一定的开学紧迫感,比如询问孩子暑假作业的情况,让孩子每天保证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看书、写作业。
2.家长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
对于沉迷上网的孩子,家长应该加以限制,比如限定孩子每天上网一到两个小时;对于过度玩乐的学生,家长则应当要求孩子增加阅读;而对于过度学习的孩子,家长首先要调整心态,与孩子进行沟通,多给孩子安排一些体育运动,有选择地为孩子报辅导班,以免让孩子负担过重。
3.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,积极的心理暗示
面对开学,孩子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。家长首先要做到接纳,做好一个倾听者;之后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接纳低落情绪,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主动去调适情绪。积极的心理暗示,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学期学习。孩子们如果意识到并接受假期已经结束的现实,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、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假期作业、同学关系等,也可以让孩子给好朋友打打电话,聊聊新学期的打算,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。对孩子多鼓励,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,消除孩子对新学期的畏惧情绪。
4.合理期望
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,设立合理的目标,特别是一些成绩比较优异的孩子,不要把自己定位得太高,给自己施加太多的压力,要学会适当减压;对于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而言,既要合理地定位,另外作为家长,也要多看到孩子的进步,平时多鼓励。
5.家长以身作则
假期综合症并非学生的“专利”,在老师、家长群体中也普遍存在。对于很多家长来说,开学自己比孩子还紧张,如果家长不能有良好的状态,你的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到孩子。开学是孩子们的事,也是家长的事。家长要言传身教,让孩子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, 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,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孩子和家长共同营造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