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新闻

您的位置: 首页 >校园新闻>新闻速递

【“星”守护】速看!十月,这些校园常见传染病要严防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10-12 17:00:44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流行性感冒(流感)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流感具有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等特征,潜伏期通常在1-3天。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,在学校、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发生聚集性疫情。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。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头痛、畏寒等,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。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。常通风,戴口罩,勤洗手,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。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,避免去人员密集、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。在环境密闭、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,应正确佩戴口罩。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。出现流感样症状后,减少人员接触,做好防护及时就诊。

肺炎支原体不属于细菌,也不属于病毒,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、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能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。传染性强,可全年发生,儿童是肺炎支原体易感人群,易在幼儿园、中小学校等人员聚集的环境中暴发流行。主要症状为发热、咳嗽(以干咳为主),甚至出现高热、喘息、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。肺炎支原体传染性强,主要是经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。在流行季节,注意室内通风,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、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。去过公共场所,回家后认真洗手、洗脸,注意手卫生。学校、幼儿园要注意室内通风,一旦有孩子患病,尽量居家休息、治疗,直到症状消失。

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。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点为起病急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,病程短。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种类较多,包括轮状病毒、腺病毒、星状病毒、杯状病毒等。秋季为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,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,潜伏期2-3天,起病急,病情重,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,部分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,继之出现呕吐腹泻症状。病程有自限性,病程一般5-7天。注意个人卫生,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饭前便后要洗手。注意饮食卫生,不吃生冷、变质的食物。不随意购买、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、饮料患者的粪便或呕吐物应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,防止其污染水源、食物和物品等。可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。

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。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可伴有发热,严重者可出现脱水。该病具有发病突然、家庭呈多例感染、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。十月气温变化大,适合一些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,同时节假日聚餐增多,应重点关注食源性疾病。加强食品卫生管理,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。不吃病死禽、畜肉和腐败变质的食物。炊事用具容器生熟分开。控制细菌繁殖。合理储存食物,熟食在室温下不宜存放2小时以上。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(最好在5℃以下),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。杀灭病原菌和灭活毒素。食物煮熟煮透再吃,剩饭菜不易反复加热,食用前务必加热煮透。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。饮用水要达标,新鲜果蔬仔细挑,生食瓜果要洗净,保质期过不再吃。

 
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